什么是胭脂曾一度失传康熙帝曾亲自种植亩产仅百斤每公斤400元
2016年,伍氏兄弟承包了阳春市八甲镇村里大约20亩水田,想要开始种植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稻谷。
但伍氏兄弟选择这个地方是有目的的,他们想用一种最传统并且古老的种植方法,去培育一种非常珍贵的水稻。
这种水稻曾经是皇室的贡米,而且一说是由康熙帝从丰南王兰庄采集原生种,然后将它带回了故宫进行种植培育的。
后来宠妃吃下米之后身体状况好了不少,脸上也有了血色,就像是擦了胭脂一样,所以康熙帝给这种米其名为“御田胭脂米”。
但是,这种米虽然很是传奇,但亩产量实在是太少了,虽然人们种植这种米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,但它的亩产量依然停留在寥寥百斤左右。
这样的产量很显然是没有办法满足绝大多数农户对亩产量的需求的,所以很快农户们就换了品种,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,这种米曾经一度失传了。
为了能保住老品种稻米的种质资源,各路学者对这种米的种植方法展开了研究,很快也摸索出了一套种植技术。
这种独特的色泽在稻田中格外引人注目,远远望去,一片胭脂稻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,随风摇曳,美不胜收。
煮饭时,胭脂米灰散发出浓郁的香气,煮好的米饭口感软糯,富有弹性,香甜可口,回味悠长,口感也很是不错。
与普通水稻相比,胭脂稻的生长周期较长,从播种到收获,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,这也使得它能够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,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胭脂稻一度失传后,其种植范围更是急剧缩小,几乎难觅踪迹。
直到近年来,随着一批热爱古老稻种的人重新开始种植胭脂稻,它的种植范围才开始逐渐扩大,但总体来说,仍然相对有限。
胭脂稻产量较低,一般情况下,每亩产量只有一百来斤,与现代高产水稻品种动辄上千斤的亩产量相比,差距巨大。
再者,为了保证胭脂稻的独特品质,种植者一般会坚持采用最传统的方法种植胭脂米,不会用化肥和农药。
胭脂稻拥有数百年的历史,与康熙帝等历史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,还在《红楼梦》等文学名著中留下了印记。
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胭脂稻独特的魅力,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稻米,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象征。
相信在未来,随着人们对古老稻种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胭脂稻将会得到更广泛的种植和推广,为更多的人带来独特的味觉体验和文化享受。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